眉山彭山:“耕地智?!辟x能“田長制” 讓每一寸耕地都得到保護
初秋時節,稻浪滾滾。在眉山市彭山區,廣袤稻田內,農人們頂著烈日,搶抓農時、收割水稻。
在彭山區,守護這片希望田野的不只是農民,還有各級田長、網格員和24小時全天候“值守”的智慧“天眼”系統。
“我們在推行‘田長制’基礎上,深化移動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應用,充分利用衛星遙感智能解譯、視頻AI智能預警、‘互聯網+’、數字網格化管理等技術,建立‘空、天、地’一體化全覆蓋田長制智慧管理系統,構建‘早發現、早制止、嚴查處’的常態化監管機制,全面提升自然資源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?!迸砩絽^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推動任務落地
讓“文本”變“根本”
前不久,四川省印發《關于全面推行田長制的實施意見》,強調“田長制”工作是促進耕地長效保護的常態化工作,到今年底,要初步建立省、市、縣、鄉、村五級“田長制”責任體系,實現“橫向到邊,縱向到底”的耕地保護責任全覆蓋。
為此,彭山區認真貫徹落實該《意見》,結合當地實際探索推進區、鎮(街道)、村三級“田長制”,依托眉山首個“田長制”智慧管理平臺,在以“田長制”為基礎的網格管理下,同時給耕地和基本農田裝上“天眼”,讓每一塊耕地都有了“監護人”。
在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田長統籌下,設立網格員、農技員、執法員、監督員、種護員“五員”,構建“五員”包片聯戶機制,強化耕地保護網格管理。其中,網格員由村(社區)“兩委”委員、村(居)民小組組長、村務代辦員等擔任;農技員、執法員、監督員由鎮(街道)以村(社區)為單元統籌配備;農技員由農業部門統籌安排,執法員由鎮(街道)綜合執法人員擔任,監督員由退休干部、退休教師、老黨員和鄉賢等擔任;種植業主為種護員。
截至目前,全區共設立區級田長2名、區級副田長14名,鄉鎮級田長12名、副田長51名,村級田長51名,網格員467名,全面完成了區、鎮、村三級田長組織體系設立,劃定落實了各級田長責任區域,基本實現了對全區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等三級田長全覆蓋。
“田長制”智慧管理
實現“掌上管地”
“嘀、嘀……”公義鎮欣榮村網格員李睿和同事正在進行一周兩次的例行巡田工作,突然手機上接收到了一條預警信息,點開信息看到“耕地智?!睂崟r傳來的監控畫面中,一塊耕地竟種上了果樹,涉嫌耕地“非糧化”。
收到預警后,李睿立即騎著電瓶車根據信息導航至目的地。到達現場了解情況后,他立即拍攝了照片,并上傳到智慧系統,交由田長進行處理?!拔覀兊穆氊熅褪羌皶r收集和制止‘非農化’‘非糧化’等違反耕地保護的行為和問題,幫助田長管理耕地?!崩铑Uf。
從抓拍到預警再到預警解除,整個過程只用了半個小時左右,這就是“耕地智?!睌底只x能“田長制”后的工作效率。今年,彭山區在全市率先應用“田長制”智慧管理平臺,建立耕地保護“人防+技防”工作機制,全面提升耕地保護監管能力,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插上了數字化改革的“翅膀”。
“以前土地上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現依靠定期的巡查和群眾舉報,等發現的時候往往已經有一定規模了,拆除成本高、阻力大,現在有了這個系統,可以實時發現耕地上的任何風吹草動?!迸砩絽^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。
據悉,目前彭山已全面完成包括電腦端平臺、移動端平臺、10個視頻監控點位設備架設、471個數據網格劃分、服務器搭建、數據大屏安裝、“田長制”智慧耕保調度室建立等系統建設工作。這些視頻監控點位設備充分發揮視頻自動巡航和全天候在線優勢,利用AI圖像識別技術,實現對多種重點疑似違法違規行為的及時抓拍。
“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?!弊浴疤镩L制”智慧管理平臺建立以來,彭山區共發現和制止耕地“非農化”“非糧化”現象69起,借助科技力量和智慧平臺提升遏制耕地“非農化”、防止耕地“非糧化”能力。